電影 WATCH MOVIE

目宿媒體電影列表

2023
11/03
上映
新寶島曼波

新寶島曼波

The New Formosa Mambo

上映日期:2023-11-03 片長:2小時19分 紀錄
最新預告:新寶島曼波 預告
「與其向人生認錯,不如向文學認錯;與其向文學認錯,不如向音樂認錯;與其向音樂認錯,不如向山水認錯,向大地認錯。」傳記主,詩人楊澤在這部結合音樂片、偽紀錄片及浪漫喜劇成一體的非典文學電影中如是說。 與其向紀錄片認錯,不如向音樂片認錯,不,致敬。這部新型態的電影,從頭到尾由詩人楊澤夫子自道,融合詩與歌、文學與人生、都會文明與大自然,在悠悠蕩蕩的文化鄉愁牽引下,漫遊於台灣島的好山好水間,處處存詩意,步步有歌吟。 本片堪稱年度音樂片。由年輕的繆夫人樂團擔綱創作演出,本片的五首主題曲皆來自楊澤的新舊詩作,由詩人特別為片中的人物、情節而設,而寫。拍片期間同步完成的另外幾首未入歌的詩,則以朗讀的形式穿插出現於片中。電影呈現老中青三代音樂創作者同台飆歌的盛況,包括代表新世代的女主角陳塵(小匚)、女配角怪少女林纓、中生代原住民歌手巴奈、毛恩足、月琴傳藝師張日貴阿嬤,從詩朗讀到新詩新唱,到老歌重唱,一系列從島嶼台灣靈魂深處發出的告白及見證,帶領島上眾人齊聚一堂,引頸高歌,一詠三嘆,迎向山海,共譜《新寶島曼波》的靈動樂章。這部由詩人楊澤自編自導自演的新形態紀錄片,不折不扣是詩人楊澤獻給生長島嶼及海洋的一首「大情歌」。
2023
08/25
上映
尋愛⼩說家:海史密斯

尋愛⼩說家:海史密斯

Loving Highsmith

上映日期:2023-08-25 片長:1小時24分 紀錄
★ 同志聖典《鹽的代價》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紀錄電影! ★ 懸疑小說吸引知名導演希區考克、文·溫德斯搬上大銀幕! ★ 作品改編電影眾星雲集《天才雷普利》麥特·戴蒙、《因為愛你》凱特·布蘭琪! ★《權力遊戲》《星期三》關朵琳·克莉絲蒂獻聲旁白! ★ 人氣創作音樂人鄭宜農手寫中文片名跨刀推薦! 當愛情成為罪惡與秘密,人生就像心理攻防的懸疑小說。美國當代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寫就無數經典犯罪小說,並被國際知名導演希區考克、文·溫德斯接連搬上大銀幕,書中瘋狂迷人的謎樣角色,正如一生過著雙面生活的海史密斯。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根據海史密斯的筆記,展開她對同性之愛的深刻思索,除了摘錄海史密斯第一人稱的私語書寫,同時深入訪談她的家人與戀人,並穿插由希區考克、文·溫德斯等導演改編的精彩電影片段,呈現海史密斯風靡電影界的驚人才華。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以生命軌跡與作品能量作為縱深象限,完整形塑出海史密斯動人的肖像。
2022
09/02
上映
他還年輕

他還年輕

He's Still Young

上映日期:2022-09-02 片長:2小時21分 紀錄
吳晟成長於彰化農村家庭,他的詩扎根鄉土,同時錘鍊詩句與耕耘土地,數十年從未間斷。 1972 年,吳晟在《幼獅文藝》雜誌發表了 12 首《吾鄉印象》詩作,對土地的不捨吶喊與對農村的真摯情感,讓臺灣鄉土文學從此有了明確面貌。吳晟詩集《泥土》《他還年輕》、散文集《農婦》《筆記濁水溪》等作品,書寫對土地的深深愛戀與憂傷,同時又極具批判。他以保護環境為職志,自詡為入世的社會型作家,用實際的社會參與,重新定義詩人的界線。 紀錄片《他還年輕》自 2017 年起,以超過三年時間長期駐點的拍攝策略,跟著吳晟穿梭彰化鄉間、踏查濁水溪生態,亦飛住美國愛荷華回憶參加寫作班心情,至溫哥華拜訪亦師亦友的作家瘂弦,動人呈現吳晟與家庭、友人間的情感流動與影像語言。本片拍攝期間恰逢〈負荷〉的主人翁、也就是詩人的女兒吳音寧因北農事件遭受攻擊,這期間,詩人無法寫詩,只能在面對生命最大挫折與衝擊中,勉強於谷底執筆記錄事件始末,寫成《北農風雲》一書。本片紀錄了詩人這兩年多的心情轉折,從憤怒、焦灼、挫㓿、掙扎、到重生與昇華,遂見證了詩是濁世最終的救贖。
2022
03/25
上映
我記得

我記得

I Remember

上映日期:2022-03-25 片長:2小時4分 紀錄
稿紙糊成的文學朱家,孕育出嗜字如命的傳奇姊妹——朱天文、朱天心。這對姊妹雖同根共生,但各憑本事在稿紙格線攻城占地,建立起風格殊異的強大文學國度。 姊姊朱天文在內斂靜氣中帶有高度敏銳的感知力,繼承父親朱西甯的書寫態度,不斷試探文風的翻新與可能,是鍊字成金的先知女巫;因發表〈小畢的故事〉與導演侯孝賢結識並長年合作,文學創作牽引她跨足電影第二人生,劇作數度叩關金馬獎與各大國際影展。 妹妹朱天心,一身俠氣、浪漫直率,高中時期寫就的《擊壤歌》是青春世代必讀的自由宣言,如野火燎原般燃起閱讀風潮;她筆下有都市街弄裡漫遊觀察的感觸,也聚焦社運參與、族群認同的議題,時間雖淘洗歷史,但她的記憶明亮,以筆刻下的都算數。 《我記得》由小說家林俊頴執導,以長年友人的貼身視角,紀錄朱家姊妹的成長軌跡,從桂花樹下的家作為記憶的場景出發,在此雙姝少年師承胡蘭成、廣交才俊創立《三三集刊》。鏡頭隨著她們的腳步移動,走訪鳳山眷村故居,渡海祭拜東京胡墓,談笑間分享對彼此作品的見解,也錄下她們穿梭街頭巷尾照顧流浪貓的身影。姊妹倆在片中毫無保留地坦露內心,展現文學成就背後,如同常人一般隨性親和、溫暖立體的生活光景。
2022
03/18
上映
願未央

願未央

Unfulfilled Dreams

上映日期:2022-03-18 片長:1小時54分 紀錄
一個稿紙糊成的家,一場未竟的文學夢。 平凡的桂花樹下人家,塵封著父親小說家朱西甯與母親翻譯家劉慕沙的書信,他們的情書非情書,還題下「唯有文學,不能平凡」的鴻鵠大志,一個隨國軍來台的軍人,與本省籍的醫生千金,在歷史交會點寫下深刻愛戀。 朱西甯致力於小說創作,不斷突破自我風格,創新小說題材與寫作語言;劉慕沙從事日本文學翻譯,引介日本大家新視野,這對相互扶持的伴侶,為文學私奔、也為文學獻身。電影紀錄兩人從相識相戀的緣分,到抵抗外在壓力邁向婚姻的結合,撐起一個稿紙糊成的家,同時結交各路友人才俊,將文學作為一生燃燒的核心志業。他們寫故事,也成為故事,手中的筆總在第一線,與精彩的人生緊緊相依。 朱家三個女兒將父母著作與兒時記憶對接,朗讀他們年輕時往來的書信,彷如一千零一夜,家的記憶源流翻箱倒櫃,褪色的時光傾瀉而出。《願未央》由長女朱天文首執導演筒,偕同侯孝賢領銜的劇組班底,拍攝團隊遠赴中國探親、走訪台灣舊居,並透過珍貴的家族照片與難得的豐富史料,呈現出這個絕無僅有的文學家族開枝散葉的歷程。他們將生活過得簡樸,但對於文學終其一生不能平凡的大願,依然在第二代女兒的紙筆中虔誠地追逐著。
2021
03/19
上映
削瘦的靈魂

削瘦的靈魂

A Lean Soul

上映日期:2021-03-19 片長:1小時44分 紀錄
寫作一步一步地揭開我內心黑暗的世界。 —— 七等生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文學紀錄電影,紀錄台灣小說家七等生的電影作品。 七等生,臺灣最受爭議的小說家。 1967 年,七等生在《文學季刊》發表了臺灣文學史上著名短篇小說《我愛黑眼珠》,主角李龍第在末日洪水中,選擇拯救妓女而無視妻子的作為,引起文壇極大的討論與爭議。當年評論家認為,這類離經叛道、萎靡頹廢的文學作品,恐影響國家安全而應杜絕。從此,七等生極富自傳色彩的小說,被批評為深奧艱澀的個人主義或虛無主義。然而,在時代的推移洗練下,七等生卻成為影響後世文壇最重要作家之一,並被稱為臺灣「內向世代」作家的開端。 《削瘦的靈魂》紀錄片以導演口述旁白和小說文本字幕,描摹出這位臺灣當代最受爭議小說家的家庭、童年、挫折、愛情。導演朱賢哲突破拍攝困難與作家心防,多次採訪已多年不公開露面的七等生,與其談論文學、哲理、生命體察,並得以一窺作家隱世的生活面貌,以及他內在世界瘋狂又孤寂的觀點。 並藉由作家身邊不同身份、面向的重要他人訪談,建構出作家的生命脈絡與創作形象。 七等生曾言:「我的寫作一步一步地在揭開我內心黑暗的世界,將我內在積存的汙穢,一次又一次地加以洗滌清除。」在面對當代集體內在不可測的心靈,七等生個人的創傷與黑暗,似乎也正是人類的創傷與黑暗。 七等生自嘲自貶的筆名「七等生」,就是對時代的叛逆與反諷。《削瘦的靈魂》一片難得紀錄了這樣一位讓文壇與社會都往前跨步深思的小說家。
2016
09/30
上映
海的彼端

海的彼端

After Spring, the Tamaki Family

上映日期:2016-09-30 片長:1小時36分 紀錄
八重山諸島,台日國界間的邊陲小島。 沖繩,美軍政府統治下的無國籍三十年。 日本,無法說出自己來自何方的現實世界。 台灣,長年隔著海卻回不去的家鄉。 台灣第一部關於「八重山台灣人」的紀錄電影;被歷史遺忘的邊陲島嶼和他們的流離認同。 距台灣三百公里外的小島,日本沖繩八重山諸島,一座被歷史遺忘的邊陲島嶼,在這裡,戰前移民而來的殖民地台灣人經歷了農業開墾徵召、戰爭期強制遣返、二二八事件、而後成為美軍統治沖繩時代下的無國籍政治難民三十年。玉木家走過大歷史的洪流,如今一百多人的家族重圓,兒女們計畫著帶身體日漸衰弱的老母親,最後一次重返戰前的家鄉:台灣。   關於玉木家族與所有沖繩八重山台灣移民的漂流歷史,就像那在兩個島嶼之間來回持續拍打的海浪,曾經年少的如今也都已經長成。2015年初春玉木家隨著母親日漸斑駁的回憶,重新踏 上一趟未曾有過的追尋記憶之旅。
2016
09/14
上映
日曜日式散步者

日曜日式散步者

Le Moulin

上映日期:2016-09-14 片長:2小時42分 紀錄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競賽首獎!台北電影節 最佳編劇獎、最佳聲音設計獎!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 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鹿特丹國際影展!馬德里國際電影節!利馬國際獨立電影節!全州國際影展 1930 年代,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近四十年後,進入了穩定的同化階段。 於此一時期,台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風車詩社。 風車詩社反映了二十世紀從西方(尤其是法國)到日本,再傳遞至台灣的文化移動路徑,折射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亞洲文藝創作者面對與回應在地及世界的態度與方式。 現代主義文學的前衛浪潮,為年輕的台灣詩人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異文化的接收究竟是一種純粹的想像,或是從紮根的土壤上所混合出的全新植種?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透過詩觀的論述及文學創作,留下了什麼問題供後人反思? 《日曜日式散步者》追溯了風車詩社所嚮往的前衛浪潮,反映出西方文化對於戰前東亞文藝的影響,及日治時期台灣文壇的樣貌,這些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藉由詩觀的闡述及文學創作,共同為台灣留下了劃時代的意義與美學。

廣告

gamme
重要聲明:本網站為提供內容及檔案上載之平台,內容發佈者請確保所提供之檔案/內容無任何違法或牴觸法令之虞。卡卡洛普無法調解版權歸屬等相關法律糾紛,對所有上載之檔案和內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一切檔案內容及言論為內容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