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WATCH MOVIE

紀錄電影列表

2022
05/20
上映
給阿媽的一封信

給阿媽的一封信

A Letter to A'ma

上映日期:2022-05-20 片長:1小時37分 紀錄
★202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入圍★ ★2021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競賽金獎★ ★2021 法國影展Les Rimbaud du Cinéma 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2021 法國影展The SMR13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人類最大的悲劇是集體記憶的喪失。」----西蒙娜·韋伊 旅法導演陳慧齡回到故鄉悼念離世的祖母,除了面對模糊的家族記憶,她也意識到國家歷史的斷裂問題。透過給學生們的美術作業,陳慧齡邀請多位年輕人以家族記憶為題,訪談祖父母並為他們繪製肖像畫,來實踐一個歷時十年的行為藝術:「群像」的拼組。從滿州國死裡逃生的客家運將傳奇、走在阿塱壹古道娓娓談起先祖的斯卡羅後人、滿頭白髮嬌羞回憶與日本軍官相識的排灣族「公主」、落地生根多年卻仍難忘家鄉山河的老兵、不願重拾失親傷痛的受難者家屬,以及那一封封字字血淚卻未曾寄達的遺書,和早已埋沒在荒草間,曾是知識分子為躲避白色恐怖而自囚十八年的地窖。 聽著台灣新生代輪番闡述各族群的遷徙路線,最後都在這塊島嶼上相遇。彼此聆聽的過程,串連起不同甚至相對立場的記憶斷片,直到建構出一個群像。如同自由之鯨在濃霧中自海面浮起:一雙炯炯有神的眼、一張臉、許多張不同的臉、我們的臉……
月影歸途

月影歸途

The Song Of The Moon

上映日期:2022-05-20 片長:1小時38分 紀錄
阿根廷台灣移民二代、導演許煌拿起攝影機的尋根之旅!意外揭開一段台灣 1970-90 年代的阿根廷移民潮歷史,月夜探訪母親的身影,彷彿踏入了時光歸途... 導演許煌的父母是移民阿根廷的台灣人,但母親在20年後終究不敵相思之苦,回到了台灣。2011年,隔了10年之久的許煌,終於踏上了台灣的土地、見到了母親。起出他希望透過攝影機了解自己與母親,越拍越深之後,導演更想了解自己父親的故事,更想知道當年他身亡的真相,但母親卻不願開口提起這段往事。究竟這段尋根之旅,該在哪裡劃下句點呢? 本片是曾榮獲柏林影展最佳短片《半人馬座》的製片 MarianaLuconi 全新製作,共同製片更找來曾執導《海的彼端》《綠色牢籠》的黃胤毓導演共同製作。
2022
05/13
上映
阿哈:帶我走

阿哈:帶我走

A-ha - The Movie

★挪威國寶級樂團成軍 40 周年紀念傳記電影 ★《世界上最爛的人》監製「湯馬斯•羅布薩姆」執導 ★世紀金曲〈Take On Me〉在YouTube上觀看次數破十億 ★母親節觀影首選,帶媽媽回味她年少時期的偶像 初試啼聲的〈Take On Me〉讓 a-ha 紅遍全球 卻也讓 a-ha 用一輩子努力超越〈Take On Me〉 1982 年,原屬挪威奧斯陸在地樂團「Bridges」的吉他手「保羅•瓦克塔」 (Pål Waaktaar) 與「鍵盤手」馬格納•福魯霍爾曼 (Magne Furuholmen) 徵詢「Souldier Blue」主唱摩滕•哈克特 (Morten Harket) 共組「a-ha」,並決定一同離開挪威,前往英國,定居倫敦,追尋更大的音樂夢想,立志有朝一日也能名列搖滾名人堂。a-ha 傳奇的音樂故事就此展開。 萬事起頭難,a-ha 首張單曲作品〈Take On Me〉歷經兩次錄製發行,均未能取得廣大迴響。最終,由製作人艾倫•塔尼 (Alan Tarney) 重新編曲之後,才拍板定案現今樂迷所傳唱的經典版本。在全新單曲正式發行之前,慧眼簽下 a-ha 的華納唱片大膽找來導演史蒂夫•巴倫 (Steve Barron),以鉛筆漫畫繪風,結合動畫與真人演出,製作出時至今日依然令人驚艷不已的音樂錄影帶,一舉讓這首擁有洗腦旋律與吸睛MV 的〈Take On Me〉登上英、美各國共13國的排行榜冠軍,a-ha從此一飛沖天,成為名揚全世界的挪威樂團。 隨著〈Take On Me〉一曲的爆紅,再加上 a-ha 主唱摩滕俊俏的臉龐,三位團員共同亮眼的外型,a-ha 始終被世人定位為「那組唱紅〈Take On Me〉的偶像樂團」。然而,a-ha 三位團員不甘如此,亟欲展現更宏遠的音樂野心與製作實力。往後 40 年間,其所作所為無非都是想要擺脫〈Take On Me〉成名以來的壓力與框架;並在與流行音樂產業對抗或妥協之間,歷經多次解散與重組,三位團員亦各自推出過個人專輯。如今的a-ha 是否已擺脫〈Take On Me〉的成名之苦與不可承受之重?在 a-ha 成軍 40 周年紀念音樂電影《阿哈:帶我走》中,三位團員將帶給所有樂迷最真摯的內心告白,一同回首過去 40 多年來的風風雨雨與心路歷程。 《阿哈:帶我走》由《世界上最爛的人》監製「湯馬斯•羅布薩姆」執導,在耗時四年的貼身採訪與鉅細靡遺的史料彙整下,本片不僅帶領樂迷觀眾回顧三位挪威男孩在全球樂壇闖蕩的尋夢之旅,見證他們 40 年音樂生涯有起有落的點點滴滴,並首度公開揭露所有專輯,所有暢銷金曲背後的創作秘辛。 除此之外,本片對於三位團員間從親密到緊張,又重修舊好的情誼變化,縱使曾經對彼此有所不諒解,最終仍願相互扶持,共同堅持走過人生必然面對的低潮、不滿、自我懷疑,還有生老病死等課題,展現「生命共同體」的堅定情誼,更讓本片充滿關於人性,關於友情的可貴光輝,格外令人動容。
2022
04/22
上映
逆者

逆者

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上映日期:2022-04-22 片長:1小時47分 動作 紀錄
在金融業十多年的黃育仁,33歲時決定要離開他的舒適圈,從分析師轉職成為無固定收入的職業綜合格鬥選手。黃育仁的人生抉擇,不只要面對年齡及體力的考驗,更大的挑戰是面對家人的質疑和婚姻危機。逆著社會價值觀,還能不能繼續堅持走這條他選擇的路? 【關於電影】 黃育仁10年前放棄眾人眼中的高薪工作和優渥生活,從原本只是下班健身、練武術,毅然決然成為綜合格鬥選手。投入職業格鬥生涯不到兩年的時間,黃育仁的存款就已經所剩無幾,因全職訓練的生活讓他近乎負債。2013年雖然得到3場在台灣出賽的機會,但賽事獎金的收入非常微薄,在兼職武術教練的空檔時間,便到電影片場擔任臨演增加收入,也因此認識了導演Martin Rustandi(陳文良)。 當時正就讀台藝大廣電系的印尼導演陳文良,因為在黃育仁的身上看見了兩人以相同的角度在看待『社會框架和遊戲規則』,而決定拍攝他的人生故事。記錄了他從33歲才出賽人生第一場職業格鬥賽事,過程中也看到他的家人的不認同和諒解,還有『主流社會價值觀和遊戲規則』是怎麼去影響我們在人生中做出『選擇』,還有產生的結果和後果。 開拍時,導演原先預計只拍攝一年,最後跟著黃育仁從台灣到泰國、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訓練、比賽,花了6年拍攝,加上1年的後製,陳文良導演費時7年、斥資千萬完成紀錄片《逆者》。希望觀眾能跟隨著《逆者》的旅程,可以看見他們對生命的熱忱,以及如何面對生活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2022
04/15
上映
有時Mama,有時Mimi

有時Mama,有時Mimi

Mimi’s Utopia

★資深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監製《怪咖系列》18支紀錄短片之一 ★搶救超過700名移工之子!帶你認識「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的故事 ★為了無血緣的孩子,她勇敢走在法律邊界... 1986年,楊婕妤創建了「關愛之家」,30多年來服務了超過700位移工的孩子。大家都叫她咪咪,就是媽媽的意思。咪咪永遠有很多事要做,深夜接送產婦、照顧孩子、縫製義賣品、與外界單位溝通應對,甚至徒手接生嬰兒,都是她的日常……
瑪莉娜的512小時

瑪莉娜的512小時

512 Hours

上映日期:2022-04-15 片長:1小時29分 紀錄
★ 真情紀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512小時》展覽 ★ 繼《凝視瑪莉娜》系列後「行為藝術教母」又一大膽之作 ★ 揭開一場歷經512小時,為期64天的「藝術性社會實驗」 ★ 吸引來自全球各地、共計13萬名觀展人次共襄盛舉 ★ 引發全球藝術圈熱議,再度開啟「行為藝術史」全新篇章 自「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於「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舉行廣受好評的回顧展後,2014年夏天,她決定再次透過展覽和表演並進的激進表態,測試自身與觀眾之間的情感極限,並以《512小時》(512 HOURS)作為展覽名稱——她將在「英國倫敦蛇形畫廊」內度過512小時,進行一場為期64天的演出。參與者進入畫廊後,不被允許攜帶任何隨身物品,並可自行決定停留時長。然而,當展覽盛大開幕後,卻發生連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本人都意想不到的驚喜;本片紀錄下行為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的時刻,瑪莉娜透過本次展覽,進行了一場關於「人際關係網」的社會實驗,讓一群仰賴21世紀科技的參與者接觸到人類情感和同理心的深刻深度。
2022
04/08
上映
投機者樂團:愛的鼓勵

投機者樂團:愛的鼓勵

The Ventures: Stars on Guitars

上映日期:2022-04-08 片長:1小時29分 歌舞 紀錄
★史上專輯與單曲發行量第一並榮登搖滾名人堂的傳奇樂團 ★六十年代衝浪搖滾領頭羊,Fender 吉他重要推手 ★Jimmy page、Jeff beck、Eric clapton 的年少偶像 ★龐克樂團 Ramones 的節奏吉他彈奏啟蒙祖師爺 ★鞭金樂團 Anthrax 的旋律吉他彈奏啟蒙祖師爺 ★一堆樂團吉他搖桿與效果器應用啟蒙祖師爺 ★日本當地唱片累積銷量遠超越披頭四 ★歐陽菲菲旅日名曲「雨中徘徊」原作樂團 ★烏龍派出所主題曲原作樂團 ★黃俊雄布袋戲迷耳熟能詳的配樂出處 ★團康必學「愛的鼓勵」節奏典故 ★造次映畫有史以來標誌最多星號重點的音樂電影 無論您是否聽過「衝浪搖滾」(Surf Rock)這個流行於六十年代的樂風術語,當The Ventures歷年經典名曲如〈Pipe-line〉、〈Wipe Out〉、〈Hawaii Five-O〉前奏響起,10秒之內,您肯定會露出喜出望外的笑容,並隨著節奏旋律搖擺,大聲驚呼「這首我聽過耶」。 1959年,由唐.威爾森 (Don Wilson) 和鮑勃.博格爾 (Bob Bogle) 共同創立的器樂演奏樂團「The Ventures」,至今已活躍超過60個年頭。他們愉快歡樂且獨樹一幟的演奏曲風,被當時樂迷封作衝浪搖滾的領頭羊,成為加州衝浪文化的代表樂團。 身為電吉他與效果器應用的先驅樂團,The Ventures獨創的演奏技巧與辨識度極高的空間音色,不僅將Fender樂器、音箱發揚光大,也發明許多跨時代彈奏技法,進而啟發日後龐克樂、迷幻樂甚至金屬樂的樂手們。傳奇吉他手如Jimmy Page、Jeff beck、Eric Clapton等大師均將 The Ventures奉為偶像。因此,The Ventures 在榮登搖滾名人堂時,被盛讚為「啟蒙上萬組樂團的那組樂團」 60年代之後,The Ventures的衝浪搖滾曲風飄洋過海傳到日本。由於他們的演奏風格與日本傳統歌謠「演歌」極為酷似,日本聽眾瞬間為之瘋狂,並掀起日本國內電吉他學習風潮,許多向 The Ventures 致敬樂團如雨後春筍輩出。The Ventures 自 1962 年首度造訪日本之後,多次在日本展開巡演,甚至還登上日本最重要的跨年節目「紅白」,受日本樂迷歡迎之程度,遠勝彼時如日中天的披頭四。 The Ventures影響日本流行音樂甚鉅,The Ventures 也融合日本在地音樂元素創作不少金曲。像是後來被歐陽菲菲翻唱的名曲「雨中徘徊」(雨の御堂筋)即為一例。 The Ventures影響力也遍及東南亞,包括台灣。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為「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所選用的出場歌曲以及其他配樂,多數都是來自 The Ventures。此外,在台灣各大歌廳秀、街頭藝人、夾娃娃機背景音樂,經常都能聽到 The Ventures 的歌曲,無形中,The Ventures 早已成為多數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只不過,各位不曉得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全都出自 The Ventures。 The Ventures紀錄片《投機者樂團:愛的鼓勵》以非常輕快幽默的口吻,講述這組史上最偉大的器樂演奏樂團成團至今的傳記故事。片中每首歌曲,您一定聽過,您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聽過,是一部最適合闔家觀賞的音樂電影,尤其對於台灣觀眾而言。
2022
03/25
上映
藝術恐怖份子 班克斯

藝術恐怖份子 班克斯

BANKSY and the Rise of Outlaw Art

還記得在蘇富比上自動絞碎的藝術品《手持氣球的女孩》嗎?在拍賣會眾人見證下,被藝術家親自銷毀作品的「創舉」。Banksy是世界上最「惡名昭彰」的街頭藝術家,他若稱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Banksy的政治藝術、非法反體制和大膽入侵,用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顛覆權勢集團,從街頭起家,長達二十多年的塗鴉藝術在全球聲名大噪,許多好萊塢名流、藝術收藏家都成為他的愛好者。這位連真實姓名也保護到家的藝術神秘客,更是當代討論度最高的街頭塗鴉大師,本片收錄Banksy相關的罕見珍貴畫面,同時具體而微地呈現塗鴉精神及他所引領啟發的藝術革命性新運動。 【關於電影】 獲時代雜誌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之人 重量級人士訪談首度一網打盡 一窺Banksy世界觀 那幅《手持氣球的女孩》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被媒體稱為「藝術史上最棒的惡作劇」,2021年又即將要被拿出來拍賣了。Banksy將塗鴉藝術帶進大眾視野,甚至成為藝術收藏的搶手貨。此舉將大家的恐懼、情緒以及對真正價值的定義,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抵抗藝術金權主流,但同時此行為卻又一舉創造了流傳藝術史的時刻,並讓自己再度名留青史。這位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有才氣的街頭藝術家之一,神秘的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真實身分至今仍是個謎,讓全世界都當起偵探,想揭開他的真面目。 Banksy於1974年出生英國布里斯托,當時塗鴉、嘻哈和樂團文化同時掀起熱潮,凝聚在一起。音樂和塗鴉相輔相成的藝術形式被帶進了布里斯托,知名藝術家便指出,「一無所有時仍可擁有的工具,就是塗鴉。」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影響了他的文化。Banksy在全世界許多著名城市的街道上像游擊隊員般神出鬼沒,突襲式留下各種諷刺塗鴉,把整個世界狠狠地嘲弄了一遍,時代雜誌把他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本片深入淺出描繪塗鴉藝術的文化精神,同時收錄許多重量級相關人士訪談,包括世界知名的藝術家班艾恩、塗鴉先驅約翰奈遜、作家兼藝術家費利克斯「FLX」布勞恩、知名街頭藝術家RISK、作家兼藝術家兼博物館策展人艾倫凱特,甚至Banksy前左右手史蒂夫拉扎里德斯的珍貴第一手訪談資料,讓觀眾得以一窺Banksy一路來的世界觀。 他的塗鴉文化成大眾流行文化 藝術風格好萊塢明星都風靡 眾星雲集 瓶中精靈克莉絲汀、小布裘莉、裘德洛都曾現身觀展 Banksy堪稱當今備受廣大喜愛同時又具爭議的街頭藝術家。早年由於塗鴉活動的非法性,Banksy不僅被英國媒體稱做「恐怖主義藝術」,他的藝術活動還常常受到警察打擊和追蹤。他的作品裡如擬人的老鼠、扛武器的蒙娜麗莎、正在擁吻的警察等,讓觀眾獲得意外的幽默,甚至開始稱他為幽默的街頭詩人。隨著他的街頭藝術作品充滿黑色幽默、諷刺和政治評論而更廣為人知,他的創作觸角更拓展到不同視野,包括在巴勒斯坦舉辦「貧民窟聖誕」、在巴勒斯坦伯利恆開設「圍牆飯店」,他自己稱之為「全世界景觀最差的飯店」,將整個飯店都化身藝術品,指陳以巴衝突;甚至在洛杉磯一個不起眼的倉庫舉辦「勉強合法」的體驗展,吸引廣大鎂光燈,湧入長長人龍的觀眾,甚至當時剛在一起的小布和裘莉首度合體現身看展,引起轟動。美國知名女歌手瓶中精靈克莉絲汀高價購入他的作品後,更是一舉奠定Banksy在主流藝術市場的高知名度。2010年他甚至自己執導電影《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記錄街頭藝術的故事,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2015年,他甚至策劃了「迪士馬樂園」,這個期間限定的反烏托邦式主題樂園,讓全世界許多人趨之若鶩。至今Banksy仍維持一貫神秘不露臉、行踪不定、難以揣摩的模式,但他已成為一種主流現象。來自街頭,取之塗鴉,用之塗鴉的Banksy,從哪裡而來,又將往哪裡去?他對世界還有什麼話想說?本片將可完整汲取最原汁的「班克斯精神」!
我記得

我記得

I Remember

上映日期:2022-03-25 片長:2小時4分 紀錄
稿紙糊成的文學朱家,孕育出嗜字如命的傳奇姊妹——朱天文、朱天心。這對姊妹雖同根共生,但各憑本事在稿紙格線攻城占地,建立起風格殊異的強大文學國度。 姊姊朱天文在內斂靜氣中帶有高度敏銳的感知力,繼承父親朱西甯的書寫態度,不斷試探文風的翻新與可能,是鍊字成金的先知女巫;因發表〈小畢的故事〉與導演侯孝賢結識並長年合作,文學創作牽引她跨足電影第二人生,劇作數度叩關金馬獎與各大國際影展。 妹妹朱天心,一身俠氣、浪漫直率,高中時期寫就的《擊壤歌》是青春世代必讀的自由宣言,如野火燎原般燃起閱讀風潮;她筆下有都市街弄裡漫遊觀察的感觸,也聚焦社運參與、族群認同的議題,時間雖淘洗歷史,但她的記憶明亮,以筆刻下的都算數。 《我記得》由小說家林俊頴執導,以長年友人的貼身視角,紀錄朱家姊妹的成長軌跡,從桂花樹下的家作為記憶的場景出發,在此雙姝少年師承胡蘭成、廣交才俊創立《三三集刊》。鏡頭隨著她們的腳步移動,走訪鳳山眷村故居,渡海祭拜東京胡墓,談笑間分享對彼此作品的見解,也錄下她們穿梭街頭巷尾照顧流浪貓的身影。姊妹倆在片中毫無保留地坦露內心,展現文學成就背後,如同常人一般隨性親和、溫暖立體的生活光景。
相撲道

相撲道

Sumodo

上映日期:2022-03-25 片長:1小時44分 紀錄
世界首部相撲力士的紀錄電影。 1500年以上的歷史之中,「相撲」早已深植於日本人的生活,現在被稱為「國技」。然而那個世界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本片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費時約半年,跟拍境川部屋和高田部屋這兩個道場。紀錄超乎想像的晨間訓練、驚人的日常生活、親方(道場掌門人)與力士之間的團結精神,並且藉由追蹤在本場所(相撲大賽)的熱烈激戰,從歷史、文化、競技…等各種不同的角度,解讀相撲的魅力。

廣告

廣告

gamme
重要聲明:本網站為提供內容及檔案上載之平台,內容發佈者請確保所提供之檔案/內容無任何違法或牴觸法令之虞。卡卡洛普無法調解版權歸屬等相關法律糾紛,對所有上載之檔案和內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一切檔案內容及言論為內容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